税制顶层设计的优劣与高度,取决于其前提是何种政体,即民主政体,共和政体,还是寡头政体,或者专制政体。
2010年缺口700亿元,2011年缺口扩大到1100亿元。财政部对此解释,在中央层面,主要是受石油特别收益金缴库办法改变的影响。
前述杭州财政局官员认为,地方领导对经济形势和资产价格极为敏锐。直接结果是, 全省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仅增长8.6%,比年度预期目标低1.4个百分点,税收收入仅增长4.3%,增幅同比回落18.8个百分点。在省会广州和深圳,官方数据都显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近两年处于零增长或低增长。举办国际赛事将使地方获得建设用地指标的额外放开,使得地方政府更便于围绕土地做文章。但在2012年前两季度结束时,这个自2006年以来GDP年均增长仍有11%的世界工厂,增速萎缩到2.5%,为全省之末。
深圳将在11月1日正式实施营改增,目前系统仍在测调试。如果某些项目收入上升幅度非常大,往往不仅是应征部分加强征收,还包括补征以前漏的部分。对那些销售额严重下滑或其他投入成本跳涨的企业而言,这种局面对它们的现金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企业的本个财报季一直持续到8月底,中国内地投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ICC)的分析师在其间注意到了一种惊人的新趋势:净利润数据的表现远逊于其他数据所暗示的结果。汇丰(HSBC)经济学家范力民(Fred Neumann)指出,该行衡量新订单减去库存之结果的一个指标今年夏天出现大幅下滑。这种情况反映出,资金短缺今年困扰着中国经济的广泛领域。比较出乎意料的是,广东美的(GD Midea,生产空调及其他家电)、天虹商场(Rainbow Department Stores Company)或百盛商业集团(Parkson Retail Group)也位居这个榜单的前列。
而百货商店等其他领域却过于分散化,无法应对新式大型购物商场以及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构成的挑战。家电、包装食品与肉食、百货商店和服装公司都因中国经济放缓而受到冲击。
加纳估计,可支配收入达到1万美元的中国家庭约有1.2亿个,数量比美国还多——中国是在去年年初左右超过美国的。这些行业从2009年的4万亿元人民币刺激计划中获益匪浅。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遭遇困境的行业绝不仅仅是与政府投资关系最为密切的房地产、建筑、钢铁和重机械行业,而是比这多得多。译者/梁艳裳 进入专题: 中国企业 资金短缺 。
标普资本智商公司收集整理全球各地上市公司发布的财报,并对之进行尽可能仔细的比对。投资者和分析师早就察觉到了中国经济放缓对于渴求投资的大规模行业的影响。毫无疑问,中国企业近期将继续感受到国内经济及出口放缓的影响。英国《金融时报》对标普资本智商公司(SP Capital IQ)数据库中的1700多家公司过去6个季度的营运现金流模式进行了分析。
中金公司分析师在写给客户的一封电子邮件中指出:(这些企业的)管理层解释称,(净利润数据表现不佳的)原因是,地方政府要求他们在当地的子公司今年按照不打折扣的企业所得税率纳税,而不是像以往那样让他们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率优惠。野村证券(Nomura)驻香港分析师表示,中国四家领先百货商店连锁企业仅占据7.5%的市场份额。
不过,范力民和摩根士丹利亚洲股票策略师乔纳森?加纳(Jonathan Garner)等分析师对中国消费者推动中国经济转危为安的能力表示乐观。这一结果并不出乎人们意料。
与此同时,经济增长正在放缓,信贷仍然紧张,备受期待的中央政府刺激计划只是在缓慢地推出,有些地区甚至根本不在刺激计划的覆盖范围内。在这些行业中,都有相对较多的企业出现现金流转负的情况,这似乎并不是季节性模式的一部分。在对一些企业的管理层进行问卷调查之后,他们发现了一个普遍的话题:中国地方政府正突然提高税负。在本财报季,消费和零售行业发布的财报最多。而日本、香港、韩国和美国的前四大百货商店运营商却占据各自国家60%的市场份额。这些家庭的消费能力可帮助快速减少库存,并让订单重新流动起来。
问题的一部分在于,一些企业的增长战略步入歧途——运动服装生产商李宁(Li Ning)成本高昂的库存增加,就充分证明了这点。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China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Company)、铜陵有色金属集团(Tongling Nonferrous Metals Group)或河北钢铁(Hebei Iron and Steel Company)等企业位居营运现金流转为负值的企业榜单前列
谢国忠表示:随着中国劳动力不再过剩和西方经济体持续低迷,出口增长将不再能弥补效率低下的影响。他表示:这些改革能否成功对保持生产率增长非常关键。
在过去5年内,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显著放缓,而且将在2015年达到峰值。她在一份报告中写道:这些全都是产出缺口出现负值的迹象,需要政策进行调整。
8月工业增加值增长率降至2009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师乔虹(Helen Qiao)表示,企业利润持续下降和通胀急剧放缓等一系列指标显示,中国经济增长低于潜在水平。但中国政府在过去一周内批准了一系列大型投资,包括25条新的城市轻轨项目,这可能在今年剩余时间里对经济有所提振。潜在增长率是指恰到好处的经济扩张速度:既不会过快推高通胀水平,也不会过慢推高失业率。
许多分析师建议政府不要出台新一轮的重大支出项目。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经济既有过热期,也有不达标的时候,但增长率始终趋近10%。
他认为,中国达到了一个真正的结构性转折点——在这个时候,政府主导的效率低下的增长模式会损害经济。它还和生产率有关:每个工人的实际产量。
这种分歧或许听起来微不足道——毕竟,即便是7%的增长率,也使中国轻松打败其它所有国家。正如汇丰屈宏斌警告的那样,之所以看好中国经济,是基于如下重大假设:中国将继续推行其持续30年之久的市场经济改革。
尽管中国劳动力市场开始承受压力,但就业机会的减少不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时那样多。研究机构龙洲经讯(Dragonomics)的董事总经理葛艺豪(Arthur Kroeber)表示:并不是说经济增长出现这样的放缓,就会有某种失业‘末日决战降临。2012年的潜在增长率依然在8.5%左右。中国经济放缓使得人们围绕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展开辩论:中国经济增长率的新常态(new normal)是什么? 在过去30年间,企业和投资者已经习惯了中国经济每年10%的增长率。
汇丰(HSBC)经济学家屈宏斌毫无顾忌地站在看好中国经济的阵营中。但实际上这种差别非常重要:在 9.5%的增长率下,中国在十年后的财富将高出约3万亿美元,并能促使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在更长的时间里维持更高的价格。
短期而言,分析师们纷纷摆出不同的数据,一些分析师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虽然放缓,但目前表现符合潜在水平,另一些分析师则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已低于潜在水平。因此重点在于将于下月举行的每10年一次的中国领导层换届。
译者/邹策 进入专题: 经济增长 新常态 。这表明中国经济不需要像前几年那样快速增长,为所有离开农村进城打工的农民创造就业机会。